掏心窝拍胸脯,为什么始终得不到客户信任?
好话说了一箩筐,为什么客户就是迟迟不签单?
客户总说“再考虑考虑”,你该怎么办?
销售是个技术活:每一个订单背后,都有一个精妙的营销方法。在桔子会社群直播课《销售五步法》中,芬桔将用8节课程为你解析把任何产品卖给任何人的方法,让你轻轻松松就能成交。(后附直播文稿+链接)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:需求分析法-实现批量成交的核心奥秘。
以下为直播文稿:
二、2大沟通法则确认需求
三、3大案例见证打爆需求
受疫情影响,今年还诞生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年货爆款-口罩,为什么口罩会成为今年最火的年货?因为大家都有需求。
从隔离经济到口罩成为爆款,我们可以明确一点:用户需求决定市场。
1、深挖核心痛点:隔离经济的核心痛点是不能出门,口罩经济的核心痛点是疫情爆发,需要口罩,核心痛点其实对应的就是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点。
2、需求受众群体要相对宽泛:太小众对于不利于批量成交,建议企业最好选择高频刚需的产品来撬动客户,快速成交。
再举个例子,现在市面上卫生巾的品牌非常多,但是你能说出哪一个品牌特别突出吗?我觉得很难,因为现在的卫生巾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,对应的也是女性的常规需求。
但是之前一个小伙伴给我推荐了一款韩国品牌的卫生巾,她说现在我们用的很多姨妈巾,都含有荧光剂,但是这款是不带的,我听完觉得非常不错。
后来我专门去搜了一下这个品牌,发现它发展的非常快,为什么呢?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用了这个无荧光剂的概念,戳中了如今大家越来越在意健康这个需求点。
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,我建议大家多选择开放式的提问方法。
1、您是怎么知道我们的?(了解来源)
2、平常主要是谁需要用这类产品?(了解谁用)
3、平时购买同类产品一般买什么样的?(了解消费力)
4、你们用这个用多久了?(购买频次)
5、平时有没有用过其他的品牌?(了解竞争对手)
6、这次怎么想要换一个牌子,之前是什么不满意?
1、让自己的语速和声调与对方保持一致
2、好的问题一定要提前准备
3、提问要具体,准备有深度的问题
4、即便了解也可以装作不懂
5、不拘泥于准备,把握当下
6、面对不容易说出口的问题,可以先从一般情况或自身经历入手
7、开放式提问来探讨
以前小的时候我总觉得如果这会儿大家都没有说话,是不是有一点尴尬,长大后我发现,其实之所以会沉默安静,可能是在给对方冷静的时间,是为了后面能更好的继续沟通,所以学会做一个会倾听的人真的非常重要。
1、耐心倾听,不预设答案
2、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回应
3、用鼓励性语言回应
4、摘要复述客户的讲话
5、适当做笔记(好记性不如烂笔头)
6、抑制开口的冲动(开口前默数8个数)
……
第1个业务员去到非洲之后,他发现非洲人都不穿鞋,所以他马上得出了一个结论:非洲不是我们的市场,因为没有人穿鞋子,根本就卖不出去。
第2个业务员去了之后看到非洲没有一个人穿鞋子后,他内心想:大家都没有穿鞋子,那么我可以将鞋子卖给每一个人,瞬间觉得非常兴奋,马上给总部打电话说非洲这边大家都不穿鞋,所以我们的市场非常的庞大,请公司加快生产,我们一定可以赚很多钱。
我想提问一下大家,大家觉得这两个业务员谁决策是对的?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是第2个,然而事实上第2个业务员也失败了,因为当地人不买账。那么这个市场到底该不该开发呢?老板非常纠结,所以他又派了第3个业务员过去。
第3个业务员去到非洲之后,看到大家都没有穿鞋,觉得这应该是一块很大的市场,但是他没有像第2个业务员一样,盲目的马上要扩张生产量。他先去跟当地的非洲的居民沟通,问他们平时脚踩在地上有没有遇到一些难受的事情,比如说玻璃划伤脚,夏天地上太烫把脚烫起泡等等,调研用户的需求。
然后他通过观察发现非洲人由于不穿鞋子,经常在地上走路,脚趾是散开的,常规的鞋子根本就穿不了,所以他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实际情况,跟总部申请生产了1000双适合非洲人穿的鞋子。
鞋子到了是不是直接就开个小店去卖呢?他没有这样做,他选择了在非洲的一个大型节日上,将鞋送给当地的部分领袖,请领袖穿着鞋参加活动,民众们看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就会非常好奇,也非常想拥有一双鞋,由此这家公司就算是成功的打开了非洲的市场。
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告诉大家两点:
第一,我们看到市场需求不等于实际市场需求,我们的需求不是由市场决定的,我们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决定的,我们的用户决定了我们的市场,决定了我们的需求。
第二,在挖掘需求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做足够的沟通,要做对应的市场调研,让你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。
这类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个是更关注商品服务,价格则是其次;二是对时间非常敏感,非常在意“快”。
对此盒马鲜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。
• 线下门店=超市+餐饮+仓储+分拣配送
• 线下实体店就是流量转化中心
• 现场体验让顾客更放心
• 开放式动线布局
• 关联性陈列导流
• 品类场景化
• 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
品牌理念:不卖隔夜肉
目标客户:
• 小区居民,打造社群生鲜便利店
• 关注蔬菜健康新鲜的家庭,又有点贪小便宜的家庭主妇
核心运营方式:
• 分时打折
• 建立依托线上的自提服务,线上线下联动一体化,通过微信把周围的流量锁住,不定期推动各种福利,推进社群拼团
对此我们的零售业该怎么迎合客户需求进行变革呢?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三种不同的方案建议:
以盒马为例的大卖场:强化商品品质,强化价格优势,强化线上单+极速配送,保证商品需求覆盖度。
以百果园为例的社区超市:强化商品品质,打造价格优势,通过APP客服提高人效,通过线上单提高坪效。
以七天为例的便利店:强化熟食+半成品食品,强化快买快走,通过APP客服提高人效,通过线上单提高坪效,无人便利店提高人效。
1、低成本获取有视觉冲击的视频,可以窥见别人的生活。
2、内容传播形式从文字-图片-视频,直播满足了人们快速猎取知识的需求。
3、直播过程中娱乐弹幕交互性更强,社交效率更高,更具真实感,能够满足 观众情感宣泄,让观众感同身受。
4、产品多样性,满足人们购买的丰富性和自由性,不再单纯的局限于产品,也会将主播映射在自己身上。
1、向寺庙出售梳子
一家公司安排几个业务员到寺庙里卖梳子,把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是天方夜谭,但是其中一个业务员通过打造“积善梳”的理念,给寺庙创造了需求,成功达到了销售目标。
这种需求既满足了寺庙对贡献香火的这部分人的回馈,同时也把寺庙积攒善缘的理念传达了出去,实现了共赢。
2、云南玉石象征平安吉祥
我带着我爸妈去云南旅游的时候,在大巴上导游讲了一个关于云南玉石的故事,说有两个小朋友,一个从小带玉,一个没有,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同时陷入险境,在经过一番磨难之后,带玉的小朋友被上天庇护,长的生龙活虎,另外一个没有玉石小朋友却过早夭折。
导游通过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玉石代表了祥和、健康、安宁。当时我爸妈听了就非常相信他说的话,在我们要回武汉之前,我妈就给我们家的小孩和亲戚家的小孩每个人买了一块玉当护身符。
这其实就是导游在创造需求,通过心理暗示,把玉石代表了平安吉祥的意义,灌输到游客的大脑里,这样游客就产生了需求。
1、挖掘一个核心痛点,强化需求,实现批量成交模式。
2、沟通的两大核心规则:提问和倾听,让消费者开心的参与调查,把需求打造成需求产品,实现自动批量成交。
3、没有需求,创造需求。